我用AI写前端代码这一年:从怀疑到真香的转变
# 我用AI写前端代码这一年:从怀疑到真香的转变
# 开头:我的AI初体验
还记得去年第一次听说GitHub Copilot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是:"这玩意儿能行吗?"作为一个写了几年前端代码的老油条,我内心其实是有点不屑的。毕竟,写代码这种事情,怎么可能让机器来代劳呢?
但是架不住同事的强烈安利,我还是抱着"试试看,反正不要钱"的心态,装上了Copilot。后来陆陆续续又尝试了Cursor、Claude、Cline等AI工具,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。不过要说我最喜欢的,还是Cursor,它的代码理解和生成能力真的让我刮目相看。刚开始用的时候,说实话体验并不好。AI生成的代码经常牛头不对马嘴,有时候甚至会把简单的逻辑搞得复杂化。我心想:"果然,AI还是太年轻了。"
直到有一天,我在写一个复杂的表单验证逻辑时,Copilot突然"开窍"了。我刚刚敲下几个关键词,它就自动补全了一整段验证代码,而且逻辑完全正确!那一刻,我真的被震撼到了。从那以后,我就彻底"真香"了。
# 真香时刻:AI帮我解决了这些头疼问题
# 写重复代码不再痛苦
以前写个表格组件,我都要复制粘贴半天,各种CRUD操作、分页逻辑、排序功能,每个都要手写一遍。现在有了AI,我只需要写个注释:
// 创建一个用户管理表格,包含增删改查功能
AI就能自动生成完整的组件代码,包括状态管理、事件处理、甚至样式。虽然有时候生成的代码需要微调,但基础框架已经非常完整了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次我需要写一个复杂的树形选择器组件。以前这种组件我至少要写一整天,各种递归逻辑、状态同步,想想就头疼。结果AI只用了5分钟就给我生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版本,而且代码结构还很清晰。
# 调试bug有了新思路
说到调试,这可能是AI给我最大帮助的地方。以前遇到bug,我都是靠经验慢慢排查,有时候一个异步问题能卡我半天。
现在不一样了,我把报错信息贴给AI,它不仅能快速定位问题,还能给出多种解决方案。比如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个Vue响应式数据更新问题,我按照AI的建议,把普通的data改成了computed,问题立马解决了。
更神奇的是,AI还能帮我"预测"潜在的bug。有时候我写完代码,让AI检查一下,它就能指出一些我没想到的边界情况,比如空值处理、异步竞态条件等。
# 学习新技术更高效
作为一个前端开发者,新技术层出不穷。以前学个新框架,我都要花好几天时间看文档、写demo。现在有了AI,学习效率提升了好几倍。
比如前段时间想学Nuxt.js,我直接问AI:"帮我写一个Nuxt.js的SSR页面,包含数据获取和路由跳转。"AI不仅给出了完整的代码,还详细解释了每个部分的作用。我只需要运行一下,就能看到效果,比看官方文档快多了。
# 踩过的坑:AI也不是万能的
# 生成的代码有时候很"蠢"
虽然AI帮了我很多,但它也不是万能的。有时候生成的代码真的很"蠢",比如:
// AI生成的"智能"代码
if (user.age > 18) {
return true;
} else {
return false;
}
2
3
4
5
6
这种代码让我哭笑不得,明明可以直接写成 return user.age > 18,AI非要搞这么复杂。还有一次,AI给我生成了一个100多行的函数,我仔细一看,发现它把简单的逻辑写成了复杂的嵌套结构。
# 过度依赖的问题
有段时间,我发现自己离开AI就不会写代码了。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问AI,而不是自己思考。这其实是个很危险的现象。
我记得有一次面试,面试官让我手写一个简单的排序算法,我居然卡住了。平时都是让AI写,自己很少动手,结果基础都忘了。那次面试让我意识到,AI是工具,不是拐杖。
# 我的AI工作流:这样用AI效率最高
经过一年的摸索,我总结出了一套比较高效的AI工作流:
# 写代码时的最佳实践
我一般分三步走:
- 先让AI写框架:我会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,让AI生成基础代码结构
- 自己优化细节:AI生成的代码通常比较通用,我会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
- 让AI检查一遍:最后让AI检查一下代码,看有没有明显的bug或优化空间
比如写一个Vue组件,我会这样操作:
// 第一步:让AI生成基础结构
// 创建一个用户列表组件,支持搜索、分页、删除功能
// 第二步:自己优化
// 添加loading状态、错误处理、性能优化等
// 第三步:让AI检查
// 检查代码质量和潜在问题
2
3
4
5
6
7
8
# 代码审查的新方式
以前代码审查都是靠人工,现在我会让AI先"看"一遍。AI能发现一些人类容易忽略的问题,比如:
- 未使用的变量
- 潜在的内存泄漏
- 性能瓶颈
- 代码重复
当然,AI的审查结果我还会再检查一遍,毕竟它有时候也会"误判"。
# 学习新技术的套路
遇到新技术,我的学习流程是:
- 先问AI:让AI给我一个简单的demo和基本概念
- 再看官方文档:了解更深入的特性和最佳实践
- 动手实践:结合AI的建议和官方文档,写一个完整的项目
这样学习效率比单纯看文档高很多,而且理解更深入。
# 一些思考:AI会取代前端开发者吗?
经常有人问我:"AI这么厉害,会不会取代前端开发者?"我的答案是:不会。
AI确实很强大,但它更像是一个超级助手,而不是替代品。真正有创造力的工作,比如:
- 产品设计思维
- 用户体验优化
- 架构设计
- 业务逻辑梳理
这些AI还差得远。而且,AI生成的代码往往比较"模板化",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。
我觉得,未来的前端开发者应该学会和AI协作,而不是被AI替代。我们要做的是:
- 提升自己的业务理解能力
- 培养产品思维
- 学会利用AI提高效率
- 保持学习新技术的能力
# 写在最后
用AI写代码这一年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工具在变,但编程的本质没变。AI让我们的效率更高,但思考的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创造的能力,这些才是开发者最核心的竞争力。
如果你还没尝试过AI编程工具,我建议你试试。从GitHub Copilot到Cursor,从Claude到Cline,每个工具都有自己的特色。我个人最推荐Cursor,它的代码理解和生成能力真的很强,而且界面也很友好。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不习惯,但相信我,用久了你就回不去了。
当然,也不要过度依赖AI。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,这样才能在AI时代立于不败之地。
你觉得AI编程工具怎么样?有什么有趣的使用体验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!
- 01
- 基于 Next.js 的无人机数据孪生可视化平台实践07-17
- 02
- vite 包缓存问题 处理06-04